(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我国的公共艺术发展迅速,己朝更大的延展度迈进,从点缀、激活公共空间转向了营造公共空间,其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和庞大的观众数量推动着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利用公共艺术营建我国机场公共空间的工作起步较晚,其中,1979年北京首都机场壁画创作活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8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创作竞赛”向全世界征集公共艺术作品,以打造世界上最繁忙的美术馆(FromAirportto“Artport”)(直译为“从航空港到艺术港”)为目标,旨在发起对机场公共空间艺术化的探索以及对人们出行生活方式的思考,从而引起了么是公共艺术、共艺术和机场的渊源、何把公共艺术的触角深入机场公共空间的广泛讨论。
机场作为人口密度越来越高的公共场所,凝聚各种身份和几乎所有情绪的等待空间,其单纯的“离开”和“抵达”的运输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坚实的硬件和完备的管理之外,机场需要多元化的公共艺术来使自己具有亲和力、场所感和人文气息,以缓解人们因候机带来的无聊和焦虑,帮助他们更好地交流、休憩,增强旅客的空间体验与艺术享受。于是,如何使机场公共空间更具艺术韵味便成了新的诉求。国外知名机场在公共艺术诸多方面的成功范例,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经验,我国机场公共空间的艺术化也因此具有了无限可能。
X 关闭